对于贵州某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小李来说,这个暑假本该是充满希望的盛夏,但突如其来的通知却击碎了一切。此前,她一路过关斩将,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,成功拿到了一所私立中学的Offer,并签订了白纸黑字的三方协议。六月份,她甚至已经参与了学校的跟岗实习,满心期待着九月能正式走上讲台,开启自己的教师生涯。然而所有美好的憧憬都在学校的一通电话中化为泡影,对方轻描淡写地告诉她:“抱歉,因为招生情况没有达到预期亿海智投,用不了那么多教师,所以没有办法录用您了。”
1)
众所周知,“三方协议”是明确毕业生、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。它不仅仅是一份形式,更是对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障,对用人单位招聘承诺的约束。在许多毕业生眼中,签下三方协议,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迈进了职场,意味着悬着的心可以落地了。
可是在这起事件中,私立中学对三方协议的态度,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。他们不仅单方面毁约亿海智投,更令人寒心的是,他们对当事人的损失没有任何赔偿和解决方案,仅仅是轻飘飘的一句“希望理解”。理解什么?理解招录单位的言而无信?还是理解他们把一个应届毕业生的未来当儿戏?要知道,这些签约的年轻人,因为约定了要去学校上班,错过了许多招聘机会,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。
就业市场瞬息万变,一旦错过最佳招聘季,就意味着很有可能成为就业市场上的“弃子”,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。
其实,这不仅仅是李萌个人的遭遇,更是对所有应届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赤裸裸的挑衅。试问,如果连白纸黑字的三方协议都能随意作废,那么我们还能相信什么?虽然我们理解私立学校的经营压力,但这种压力不能成为牺牲他人利益的理由。这种“只图自己方便,不顾他人死活”的行为,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。
作为教育机构亿海智投,不能因为自己不是公办学校,就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;更不能因为自己是一个类似的企业的单位,就否定自己肩负着的教书育人的使命。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,更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信任。
2)
如今的就业市场,用人单位是处于强势地位的,毕业生即使想维权,也面临着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消耗。一些用人单位正是抓住了应届毕业生的这种弱势,才敢如此嚣张地单方面毁约,且不提供任何赔偿。他们深知,对于急于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来说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息事宁人是大多数人的选择。
小李的遭遇给所有应届毕业生敲响了警钟,我们在签订任何协议前一定要擦亮双眼,仔细阅读条款,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。同时相关部门也要行动起来,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,尤其是对私立学校等教育机构,更应严格约束他们的行为,一方面要有明确的惩戒机制,另一方面要设立便捷、高效的维权渠道,降低毕业生的维权成本,让受害者能够真正维护自身权益。
简而言之,不管是个人,还是相关部门,都应从小李的遭遇中汲取教训,获得经验。所有人都应重视这件事,共同为应届毕业生筑起一道坚实的“就业防火墙”,让未来的年轻人们不再遭遇这样的不幸。
今日话题:你所在地区的私立学校招生情况怎么样?欢迎大家参与讨论。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
(图片来源网络,若侵权,请联系删除,谢谢)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